阿联酋,斋月。想起啥?除了不吃不喝,大概就是各种善事了吧。但对两位住在阿联酋的女士来说,做好事可不是斋月限定,而是天天营业。
一位叫玛丽亚,在阿联酋住了二十六年。她干的事儿特实在——收集旧衣服,寄给印度的穷人。你可能会想,旧衣服谁稀罕?但在印度一些地方,这可是实打实的宝贝。玛丽亚每年都要寄好几批,每批六十公斤,跟成年人体重差不多。
她可不是随便塞几件破衣服就完事儿。每件衣服都得仔细检查、叠好、分类,跟整理自家衣柜似的。她还有个原则:“你自己都不穿的,就别给别人了。” 破了的衣服也不扔,剪下能用的布,缝缝补补又三年。除了衣服,包包、床单、窗帘、玩具,她都收。反正就是一句话:不浪费,能用的都给需要的人。
这活儿一干就是十年。一开始是她和她妹妹一起弄,后来妹妹去世了,她一个人接着干。用她的话说,“停不下来了,帮到人自己也高兴。” 现在,她差不多每半个月就能寄出一批货。她家客厅都快成仓库了,到处都是打包好的衣服。虽然累,但每次收到感谢信,她就跟打了鸡血似的,继续干劲十足。
另一位女士叫法里达,也住在阿联酋,十七年了。她琢磨着,行动不便的人咋办?出门看病、逛街都不方便。于是,她搞了个“免费轮椅借用”服务。术后恢复的、腿脚不好的、来旅游的老人家,都能免费借用。用完了再还回来,方便下一个人。
这主意咋来的?也是个巧事儿。她妈每年都来阿联酋看她,她专门准备了轮椅。有次朋友的爸爸来玩,也需要轮椅,她就借出去了。朋友千恩万谢,让她意识到这玩意儿有多重要。
现在,她手头有七十多辆轮椅,来源五花八门:二手平台淘的、药店搞活动买的、别人捐的…… 斋月和好天气的时候,轮椅特别抢手,毕竟谁都想趁着好时候出去转转。
为了方便管理,她跟一家公司合作,人家提供仓库,还负责保养清洁,就跟共享单车似的。需要轮椅的,直接去公司取就行。
她还琢磨着以后能不能扩大规模,服务更多人。毕竟,谁都有可能用得上轮椅,有个方便的借用渠道,心里也踏实。
两位女士,一个送衣服,一个借轮椅,事儿不大,但都坚持了好多年。她们没啥豪言壮语,就踏踏实实做点小事,就像涓涓细流,滋润着身边的人。
做好事,不在于惊天动地,而在于细水长流。